哥倫比亞與叛軍談判 4 年達成和約,卻遭公投否決。 圖片來源:路透社
哥倫比亞與叛軍談判 4 年達成和約,卻遭公投否決。 圖片來源:路透社

哥倫比亞政府與毛派叛軍「革命武裝力量」(FARC)不久前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 4 年談判成果卻以些微差距於公投被否決。贊成派指責反對派自私、黷武,反對派則宣稱正義伸張,「尊嚴不屈」。反對派有甚麼訴求?兩派勢力有無商量空間?哥國和平進程何去何從?

肆虐哥國 52 年間,革命軍造成 22 萬人死亡、500 多萬人流離失所,2002 年全盛時期一度控制三分一國土,哥國止戈訴求不絕之下,公投仍然以 50.22% 對 49.78% 否決協議,難道哥倫比亞人仇敵多於厭戰?也不是。雖然公投否決談判結果,但停火協議仍然生效,反對派不滿的並非和平,而是談判條件的「魔鬼細節」。

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以結束內戰為任內首務,公投前曾宣稱一旦和約否決,即無替代方案。 圖片來源:路透社
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以結束內戰為任內首務,公投前曾宣稱一旦和約否決,即無替代方案。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正反雙方一概支持停火,但就爭議條款意見分歧,例如:叛軍從輕發落甚至免除刑責、餘黨每月可獲創業津貼、2018 年及 2022 年國會選舉叛軍所創政黨確保兩院共有 10 席等。反對陣營的發起人、前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要求「修正」談判協議,包括帶罪叛軍不准參選公職、如判有罪必須入獄、不法所得應撥作受害人士賠償金。理由十分簡單:社會嘉獎惡人,等於懲罰良民。

公投是否適切?

公投雙方差距不足 54,000 票,比數如此相近,無論誰勝誰負,都有一半人不滿意;加上投票率不足四成,公投代表性其實不高,單一議題究竟應否以公投決定(一如英國脫歐),實在值得商榷。首先,單一議題投票不似政黨選舉,即使有政黨票數或議席僅僅過半勝選,日後施政仍須妥協讓步,方能爭取其他派別支持,照顧普遍民意;但就脫歐公投,好比一個赤裸魔術師連帽也脫了,再無迴旋餘地,另一半民意等於被完全無視,助長分歧、不利管治,可說是民主方式最壞的示範。

columbia二來,議題影響層面有別,全國公投未必公允。是次哥國公投就反映了地區差別:邊境地區一般和議談判,首都附近地區則反對協議。為何有此分別?叛軍多年主要肆虐偏遠鄉村,發動恐怖襲擊,又暗殺和綁架村民,販毒斂財,重災區如西部省份 Choco 和東南省份 Vaupes 都大比數贊成協議。當然情況並非一面倒,例如東部省份 Casanare 人民常遭叛軍勒索,反對票卻高達七成,但地區遭遇有別,也是不爭事實。受災地區唯恐叛軍再起禍端(叛軍違約早有前科),祈望和約一了百了,當地人與活於和平地帶的哥倫比亞人根本分屬兩個世界(一如敍利亞有「兩個阿勒頗」),後者有無權利定奪前者的生活?類似問題亦體現在英國公投:多數支持脫歐的老人是否有權決定多數支持留歐的青年的未來?

和約預期不會全盤推翻,但要叛軍妥協也不容易,概因對方自覺已讓步太多。執政黨坐擁多數議席,未來兩年仍有作為,幸而哥國公投不如英國公投,毋須一刀切割,一次公投所撕裂的民意,大可小修小補,達致平衡為止,這也是「間接民主」的功能、代議士的目的--雖然武裝組織才不理會甚麼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