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 面世,別說那麼前瞻性的顛不顛覆人類科技想像,連外型也沒怎麼變,賣點之一竟是全新的「亮黑」配色。偌大一家手機品牌,以拋光打磨的機殻作噱頭,未免丟架,連大陸土豪都看出是老梗,沒花樣了,不復幾年前喬老總在生時那麼驚世絕倫。
至於與 iPhone 7 同日公佈的,是 Sony 的家用遊戲機 Playstation 4 Pro。家用遊戲機路數向來難捉,廿年前初代 Playstation 新上場,插帶轉入碟,機能更強(翻版碟又更便宜),玩家最為現實,忠誠度吃掉好過,大家都紛紛轉營,令當時門當戶對的任天堂和世嘉損手爛腳;到 Playstation 2 出現,更是大比數拋離任天堂 Game Cube 和世嘉 Dreamcast 兩大遊戲主機,後者甚至就此蓋棺。及後 Microsoft 參戰,Xbox 咬著 PS 不放,就成為死對頭了。不過,家用遊戲機最大的敵人不是同行,鬥生鬥死,還是時代最惡。
iPhone 崛起,手機業發展加速,打機的潮流幾年之間就變了質。以前說打機,是說拿起手掣對著電視機坐定定;現在說打機,當然是指拿起你的手機。首當其衝支持不住的是手提遊戲機,GameBoy、NDS、PSP,即時變成歷史產物。本以為家用遊戲機同病相憐,難逃此劫,但事實證明不是那回事。手遊成為電玩主流,吸引到一批以前罵孩子打機打壞腦的師奶叔父中坑打埋一份,但終究吸引不了老玩家,老是年老的老,也是資歷老的老。熱潮一過,老玩家還是選擇回巢,拿起手掣,把新遊戲主機扛回家。雖則剛才說,玩家最為現實,不講忠誠度,那是對遊戲機、對廠商而言;卻千萬別少看玩家對一隻遊戲可昭日月的忠誠。比如說,本人就因為當年「超級機械人大戰」在 WonderSwan 推出獨佔作品,忍痛把這台壽命短過一個學年的遊戲機買回來供奉。
獨佔作品即是只有該遊戲主機擁有的遊戲,有一定護航效果,比如說,世嘉的「莎木」就是 Dreamcast 的獨佔作品(已陪著主機一同死亡),而「超級機械人大戰」則古惑地在不同遊戲主機有不同的獨佔作品,若是 Die Hard Fans,很難不把全部遊戲機買齊。不過,近年獨佔作品大幅減少,畢竟廠商都明白,手遊當道,願為獨佔遊戲而買一台家用遊戲機的人不似當年那麼多。但好像 PS4 Pro 新機面世,都得有個排場,獨佔作品可或缺,護航作品則少不得了。
且說 PS4 Pro 的護航遊戲當中,號召力數一數二的,應屬「Final Fantasy」。記憶力好一點的玩家都知道,每代 Playstation 出閘,護航作品名單上都會有「Final Fantasy」(⋯⋯以及炒冷飯炒了十多年的「三國無雙」)。
我不太相信 iPhone 或者 Playstation 可以推出十五代,其實當初「Final Fantasy」的開發公司 Square 都沒想過他們這個沽注一擲的 RPG 遊戲可以延續十五代,「Final Fantasy」的名字本就隱含了團隊背水一戰的決心。結果,Square 非但未死,跟「Dragon Quest」的開發公司 Enix 在 2003 年合併,幾年後更收購了「Tomb Raider」的開發公司 Eidos。「FF」系列進身殿堂級 RPG 遊戲,就連「FF」一字如今也成了高登術語,香港網民普遍都知道,說一個人「FF」,就是指對方自作多情,憑空幻想。不過,「FF」這網絡術語的興起,其實是近年玩家接受了「Final Fantasy」的中文譯名為「最終幻想」之後才開始的。時至今日,老一輩的玩家仍習慣把「Final Fantasy」稱為「太空戰士」。
如果「Final Fantasy」可以譯為「太空戰士」,事實上任何一款遊戲都可以叫「太空戰士」,比如更適合另一隻經典遊戲「Super Metroid(超級銀河戰士)」。「太空戰士」的來頭相當有趣,話說當年初代「FF」面世,其時網絡科技不發達,消息流通主要是靠 Game 書,Game 書就是玩家的天書和真理。由於「Final Fantasy」的名字太過不像一隻 RPG 遊戲了,於是台灣的某本 Game 書就隨便為它杜撰了一個「太空戰士」的譯名。如果有玩過 300 in 1 的 GameBoy 卡式帶,就不陌生了,一隻「瑪利奧兄弟」都可以用幾十個名字反覆重抄,其實與「太空戰士」同期還有另外一個譯名,叫「公主落難記」,還好迅速就被「太空戰士」取代了,阿彌陀佛。後來「太空戰士」一連好幾代都出了攻略本,那個年代比較單純,一個人說是「太空戰士」,就有十個人相信,到有一百個人這樣說,「太空戰士」這名字便約定俗成,變成「Final Fantasy」的大中華區非官方譯名。也未至於全錯,皆因「FF」的故事既有戰士,也當真有飛空艇上宇宙。本人小時候打「FF」,因為買的是翻版碟,遊戲入面全是片假名,甚至一直都不知道「太空戰士」就是「Final Fantasy」。如今想來,Square 聲稱最後一擊之作,竟取了如此欠商業吸引力的名字,真是一個充滿勇敢和自信的團隊。
「太空戰士」這譯名堪稱遊戲界經典,是否譯得好則見仁見智了,但就結果來說,都叫正面。生安白造硬砌名字,自然不是遊戲界才有,電影片名出現得更多,Stanley Kubrick 在 1962 年的電影 Lolita 譯作「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蘇東坡之筆,原句嘲諷詞人張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老來納妾,正說中電影所描述的忘年戀,片名互文,可謂一絕。可惜佳作屈指可數,多是油麻地戲院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露骨三級片,片名隨心,亂砌都中。
至於登堂入室的正片,每隔幾年都有一兩部「瀬嘢」之作,被改撰不倫不類的片名。個人收藏中,較為甚印象深刻那部就是佐藤江梨子主演的「苦妹.喪姐.連環圖」了,電影在 2007 年上映,看年份就知出事原因。當年昆頓塔倫天奴與羅拔洛迪格斯就分別有「玩命‧飛車‧殺人狂」和「索女‧喪屍‧機關槍」兩片在香港一致好評,兩部電影大玩 B 級 Cult 片口味,因此片商改用舊式片名,有紋有道,可謂大膽而搶眼;「苦妹.喪姐.連環圖」則東施效顰,嚇你一跳。雖則也能同情其日文原名「腑抜けども、悲しみの愛を見せろ」的中譯難度比起「Final Fantasy」更難討好,事實上,電影改編自本谷有希子的同名小說,原著中譯則叫「悲情家族」,難怪了,如果電影叫「悲情家族」我真的不會有興趣看。「苦妹.喪姐.連環圖」的經典當然不只因為它嚇你一跳,嚇你一跳還好,皆因幾年後再來一回,這次是本谷有希子的另一部小說「乱暴と待機」搬上銀幕了,至於香港片名,居然就叫「苦妹.瞥伯.大肚婆」,Holy Shit。真的很好奇是何方高人的念頭,也不得不說句,為何人類總要重複相同的錯誤?
日本電影在香港「瀬嘢」機率頗高,我一直思疑是同一人所為,用 80 年代把「Final Fantasy」譯作「太空戰士」那套舊思維,偷龍轉鳳無視原著,禍害十數載。最近藤原龍也與有村架純有新電影在香港上映,片名就叫「謎の時空」。真不得了,它「高明」地用了一個「の」字扮日文,其實跟「太空戰士」一樣,純屬杜撰。電影原名是「僕だけがいない街」,改編自三部敬的同名漫畫作品,中譯為「只有我不存在的街道」或「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也可,但沒有謎,也沒有時空,換上這個極有昭和風味的「謎の時空」偽日文片名,雖與故事略有關連,但片名九唔搭八兼老氣橫秋,又一「瀬嘢」之作。
當然,別以為不是日本片就沒機會「瀬嘢」,去年 Charlotte Rampling 憑著 Andrew Haigh 執導的 45 Years 角逐奧斯卡女主角,電影來到香港,片名只有兩個字,兩個字都不見了。那天收到電影即將上映的新聞稿,我深呼吸,真的回信問了一遍:「你確定它的香港版片名叫『緣來他不夠愛我』?」
自此我再沒有聽吳業坤那首「原來他不夠愛我」了,他並不知道自己毀了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