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傳統中醫講究陰陽調理,禁忌繁多,例如避免進食熱寒屬性食物。假如不諳中醫術理,孕婦應該如何調整餐單?近月多項研究就此發表見解,提出各項由飲食到運動的科學建議。
所有孕婦都知道要注意飲食,但現實要如何揀擇?中醫講究陰陽和合,建議避免熱性(如羊肉、人參、桂圓、荔枝、芫荽、杏仁)和寒性(如螃蟹、黑木耳、山楂、蘆薈、薏仁、馬齒莧)飲食,或按身體情況適時調理;西醫則講求營養衛生,懷孕餐單相對寬鬆。基於近月醫學研究結果,外媒歸納出幾項孕婦新知:
1. 高脂肪、高糖分飲食或致過度活躍症
2. 母體決定嬰兒口味:5 月大的胚胎已經認得羊水中的飲食味道,一項實驗發現,女人在懷孕期間多飲蘿蔔汁,所生嬰兒在斷奶期也較愛飲喝同樣飲料;而動物實驗則顯示,如果母親愛吃垃圾食物,子女也會偏好多糖高脂的處理食物。
3. 從食物汲取維他命:專家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需補有足夠維他命 D,而第一周期(懷孕首 12 星期)則要補充葉酸,並最好通過飲食來汲取營養,此外毋須特別補充各維他命。
4. 毋須吃夠兩人份量:懷孕期間正常會增重 12 公斤,但所增磅數應大多來自胚胎,孕婦毋須刻意養肥自己或嬰兒。增磅過多,會加劇患上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及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英國政府就建議孕婦在第三周期(懷孕第 24 至 36 星期)只需每日額外攝取 200 卡路里。
5. 生蛋衛生即可食用:一般而言,孕婦不應進食未經煮熟食物,以避免感染沙門氏菌。不過雞蛋如有「Red Lion」標籤,表明完全無菌,則可安全生食。
6. 慎吃魚類:富含脂肪魚類(oily fish)--例如三文魚和鯖魚--對胚胎有益,有研究指孕婦定期食用三文魚可減低嬰兒患上哮喘的機率,不過鑑於魚身的污染物,進食份量一星期不應多於兩次。至於飽含水銀的魚類--例如鯊魚、劍魚、旗魚--則應一概避免。同時,專家亦建議孕婦戒吃魚生壽司,雖然壽司食材一般有冷凍處理,衛生風險甚低,但魚體內有蟲卵,環境輕微溫度改變亦會促進滋生,而香港亦不乏壽司有蟲的新聞,安全至上最好戒口。
7. 戒酒:懷孕期間(特別是第一周期)攝取酒精,或會導致流產,以及增加早產及產下輕磅嬰兒的機率。即使是產酒大國法國,政府亦呼籲孕婦戒酒。如果要飲,頻率最好兩星期不多於兩次淺酌。
8. 適量運動:運動對孕婦和胚胎均有益,能夠預防抑鬱、過重和患糖尿病,鍛練亦有助防止各孕婦病,例如背痛。同時專家建議運動量宜溫和,強度最好介乎邊做邊有餘裕談話。劇烈運動或會導致身體過熱、脫水或受傷,而第二周期起應避免 sit-up,以免拉扯腹白綫至過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