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7 月法國尼斯恐襲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繼續肆無忌憚,在德國、敍利亞及伊拉克等地發動襲擊。雖然近日 ISIS 接連有領袖被殺,但這不代表和平指日可望。反之,在當前恐襲改為支持者自發(crowd-sourcing)的模式底下,亂事無日無終。為遏止恐怖主義在民間傳播,防患未然,反恐戰場逐漸轉移到網絡上,而在這戰場,「要槍有槍,要炮有炮」的美帝束手無策,現正尋找出路。
回顧過往多年恐襲,兇徒不一定是 ISIS 成員,背後亦非必有組織,反而,為數不少的狂熱份子是受到 ISIS 的高質素雜誌及其荷里活級數的宣傳片影響,才自發策動恐襲。或許在中東的地面戰上,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能夠一面倒大勝,壓倒 ISIS,但是,對於那群透過網絡認識 ISIS 及其極端主義的人,美帝根本束手無策。這一點,美國官員也承認。
ISIS 在網絡輿論戰上,佔盡上風。根據紐約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國家安全研究所的資料,自 2014 年起,有 100 多人在美國境內被控,涉及向 ISIS 提供支援,其中,有 69% 案件的被告都接觸過 ISIS 的電子宣傳品。
為甚麼美國會在網絡戰場上節節敗退,喪失輿論陣地?這與華府尤如藥石亂投的策略有關。
美國和 ISIS 在虛擬網域的輿論戰爭,自 2013 年開始。最初,美國國務院在 Twitter 開名為 Think Again Turn Away 的帳號,旨在遊說公眾不要對恐怖組織產生興趣。但是,由於此帳號經常點名批評其他支持 ISIS 的用戶,結果形成「逆反心理」,一來一回,人們反而愈來愈關注那些聖戰份子(jihadists)的言論。
除了 Twitter 輿論戰的失敗,美國國務院其他網絡反恐行動亦一敗塗地。根據「國會兩院專案組」(Bipartisan Congressional Task Force)的報告,由國務院製作,講述 ISIS 叛逃者的影片,只有 500 觀看次數。對比有數以百萬計人瀏覽過的 ISIS 斬首短片,簡直是天淵之別。
有見批評指華府在以往的網絡反恐行動參與過多,美國國務院推出新策略:讓政府外的第三方主導輿論戰。所謂「第三方」,即是由國務院在成立的「全球參與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專家認為,以往國務院之所以輸掉網絡輿論陣地,是訊息發布者的身份有關,那些會對 ISIS 有興趣的年輕人,多數對政府的訊息沒興趣。全球參與中心的成立,正是改由體制外的組織打輿論戰。
現在,華府學精了,懂得轉從民間層面打這場輿論戰。一方面,美國國土安全局有了 1 億美金資源供地區政府、非牟利組織及學校申請,作打擊極端主義之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與 Facebook、Youtube 等科技巨擘聯手,盡可能封鎖及刪除鼓吹極端思想的聖戰份子的帳號,又發起比賽,邀請高中生製作他們自己的反恐宣傳——以年輕人,說服年輕人勿誤入歧途。據悉,美國的新網絡戰策略終於奏效。目前,在社交網絡上,反對 ISIS 的訊息已是支持 ISIS 的 5 倍,ISIS 被逼深藏於二線網站游擊宣傳。
在反恐網絡輿論戰中,華府體驗過的無力,相信港府也深有體會。雖然港府不需反恐,但高官們每日每夜都在主流傳媒上「反獨」。然而,實際上,港府一面倒的輸掉網絡輿論——單看梁振英個人 Facebook 每個帖文都是「嬲」,你就知道。想贏回民心?網絡是個很重要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