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 George Orwell 「1984」真實版的北韓,一直以來呈現出神秘莫測的形象。我們對它的認知,或從影視畫面,或道聽途說,臆測其社會面貌。隨著北韓開放予更多遊客,外界趨之若鶩,法籍攝影師 Raphael Olivier 是其中一位「朝聖者」,他的相機捕捉了平壤宏偉的建築,走在其中,有如置身科幻片場。
Raphael Olivier 一系列的照片,讓人概見平壤的市面特色——明淨而簡約,沒有廣告牌和燈飾,層數不高的樓房規矩地鋪陳在街道兩旁,寬闊的路上鮮有人跡。貫穿了這種既有秩序的,是一幢幢在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粗獷主義的建築物。它們單以混凝土建成,糅合現代風格的形狀和棱角,這類野獸派建築充斥平壤,Raphael 形容它們就是科幻片的場設。
Raphael 參加的建築之旅由北京安排,除了紀念館和軍營,也到訪較少人知的地方,包括電影院、溜冰場和桑拿浴場。他指平壤的建築與空間極其特別,沒有廣告牌或咖啡店,讓他專心從欣賞這些建築物。
Rafael 的照片裡幾乎人跡罕至,他解釋平壤並非十分繁忙的城市,甚少公共交通工具、戶外活動或公共空間,街道相當寧靜。
他在專訪中稱,一次短途旅行時踏足平壤,便受當地的建築物和紀念館吸引,因此上月再度到訪,以相機記錄城市特色。平壤的建築風格源自簡陋的蘇聯建築,朝鮮戰爭(1950-1953 年)結束後,蘇聯政府協助北韓政府進行重建工程,加上長年與世隔絕,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建築物,摻合史太林式的磅礡和朝鮮文化中的怪異。
平壤在戰役期間遭嚴重轟炸,夷為平地,戰爭結束後,政府在蘇聯派員協助下進行重建。當中北韓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都受訓於蘇聯,他們在史太林式建築的影響下,把雄偉的建築形式、遼闊的大街、現代及粗獷主義的設計,帶到城市裡,座落在各個綠化公園間和廣場。蘇聯解體後,北韓發展朝鮮風格的同時,仍遵循社會主義建築的原則,讓平壤保留著其特色,強調建築採用單一龐大的混凝土設計,散發嚴厲、堅韌和傲然的氣息。
儘管在莫斯科、東歐等地也可見這類後蘇聯建築元素,但它們不免漸漸被新式設計取代。惟平壤把它們大量保留下來,只因沒有技術興建其他類型的建築,以致建築物都清一色用混凝土製,連別樹一幟的柳京飯店也是。正因為只有單款的建築形式,沒有其他事物打破這種節律,使城市的一致性予人更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