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淳 @ Live Norish
裝備這回事,其實是因人而異的。在山上長大的挑夫,可以一對老翻 Nike 跟你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一對夾腳拖就跟你走上山散步。選對裝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是了解自己體能和路況天氣等的客觀因素。我可以普通波鞋輕鬆的上 Preikestolen 聖殿岩,其他人就可能未必適合,所以這是參考,不能亦不應該抄考。預備時好好思考才是需要的。
衫褲:山上變化大,由於這次比較長時間待山上,我預備的比冬天去 cross country skiing 時還多。只是因為夏天,凍極有個譜,沒有帶抓毛外套(fleece),也沒有穿長袖排汗的保暖運動內衣,因為即管是北歐,太陽下的 23 度,是可以好‧很‧熱的。我習慣了這邊的氣候,但身子弱怕冷怕病的,自己斟酌一下。褲子選薄身穿慣的,不一定要防水,但最好要跣水,或者你多帶一件雨衣也成。頭一公里,即管飄著雨粉,我還是覺得太熱,脫下 Nike element shield 跑步外套,剩一件短袖 Dri-fit 和 sports bra。4 公里左右起風後才加一件棉質扣鈕恤衫,到雨愈來愈大滴我才脱下微濕的棉衫,換上擋風但應該已經不太防水的外套。這外套跟我 10 年了,是時候換一件。到了煙雨迷茫中的 Trolltunga 旁,因為靜止下來排隊拍照和吃東西,寒意上湧,把之前的跑步外套穿上,薄薄的跑步手套也用上了。我習慣背包裡留一件衣物,以防萬一,不到最後一刻不用。帽子因為陰天所以沒帶,帶的是多用途圍脖和羊毛髮帶,剛起步沒有穿連帽外套時,羊毛髮帶套在頭上有隔水的作用。下山時天氣漸好,又脱剩一件短袖了。
鞋襪:考慮過買一對新的,因為我那高筒行山鞋已經接近 10 年,鞋底的坑紋消失得七七八八。TK 去買了,但我最終都沒有,因為他原本那對就已經不合腳,走長途一定支撐不好。新鞋怕磨腳,所以他之後整個星期上班都是穿那對鞋,讓腳跟鞋互相溝通適應一下。當天還是出事了。因為他沒有穿行山厚襪的習慣,剛好那天襪子腳跟位已經磨損變薄,一開步沒多久就磨腳了。還好我有每人多帶一對襪子,4 公里處脫鞋換襪!我怕新鞋出問題,又考慮到長途跋涉,決定不選高筒 full support 的鞋,而選比較輕的 Timberland 短筒鞋,希望可以減低雙腳肌肉的負荷。我很適應山上的路,很少拗柴之類,但同行友人就知道自己一定要有高筒來保護腳腕關節。怎麼衡量是需要儲經驗值的,行得愈多愈了解甚麼才適合自己。鞋子不防水,我就預先噴一層防水噴霧。那天整天下雨,我專挑泥氹中突起的石頭走跳,勉強撐到下山天氣變好。
糧水:水是最不缺的,沿途都是山澗,帶一個瓶子喝完補給便可。糧食帶多好過帶不夠,友人負責採購,弄了火腿三文治、雞蛋、蘋果,還有很厲害的雞脾!零食也有大量,黑加侖子橡皮糖,還有 Haribo 的熊仔糖,原來都是行山小良伴。我還帶了乏人問津的什錦乾果即食栗子。早餐很重要,像我早起沒胃口,但仍然塞下一份三文治,因為我知道頭一公里上坡需要足夠體力,友人三文治吃一半,走著走著要把剩下一半吃掉說真的有差。
配件:如上文所說的,自己因應個人狀況和天氣配合。這次我沒有帶暖水壺裝薑茶。友人帶了多一件 T-shirt 在山頂替換,我們多帶一對襪。這次沿途見不少人有帶雨衣,同事去時天氣超好就帶了比堅尼在湖玩水。行山杖當然也有出現,下山時有一位嬸嬸短褲上山,套著彈性繃帶型護膝。
以上的衫褲鞋襪和糧水,讓我在雨霧交替中 10 個小時來回 22 公里。當然,上去露營的又是另一種說法了。
作者簡介
天秤座女生,做文化遺產保育及文物修復的前地質人。住過新疆的天山以及印度的喜瑪拉雅山,倫敦曾經是第二個家,現今跟港人另一半定居挪威奧斯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