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教科書:社交力全靠免疫力?

A+A-
Young people having fun outdoors in Tokyo
社交生活會受免疫系統所影響?

免疫系統是人類的疾病防禦機制,肩負檢測及消滅由小到大的各類病原體之重責,維持身體健康。維珍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免疫系統的重要程度超出想像,甚至主宰著我們的社交行為。當免疫系統出毛病,社交能力也有機會隨之受影響。此對人類行為的研究,對神經病學疾病如自閉症、精神分裂有著莫大且深遠的啟示。

維珍尼亞大學神經科學部的 Jonathan Kipnis 博士指出,以往醫學界認為,腦部與免疫系統是兩個獨立存在,互不相干。「現在,我們不只證明兩者其實緊密關連,更揭示出,應付病原體的免疫反應能導致人類行為變化。」他形容,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多細胞戰場」,「兩種古代力量:病原體與免疫系統在此交戰;我們有部分性格受制於免疫系統。」

這劃時代的研究可追溯到去年另一個重大發現。

Jonathan Kipnis 及團隊發現,腦膜血管(meningel vessels)會直接聯繫腦部和負責後天免疫的淋巴系統。這不但推翻幾十年來以為腦部與免疫系統分割的教科書知識,更始啟針對腦部與免疫系統互動的新探索旅程。

在未來,自閉症或可透過回復免疫系統正常而治癒? 圖片來源:flickr/hepingting
在未來,自閉症或可透過回復免疫系統正常而治癒? 圖片來源:flickr/hepingting

其後的跟進研究同樣甚具啟發性,讓人對腦部和進化論有更深了解。研究人員發現,人與病原體間對抗關係原來直接影響人類社交行為的發展,推使我們與人接觸,以利求生;免疫系統會同時會發展出特定機制,保護人們免受因與人來往所接觸到的病原感染。

在生物之互動過程中,一種名為干擾素-γ(Interferon Gamma)的免疫抗原尤其重要。以老鼠和蒼蠅為例,牠們社交時,干擾素-γ 會隨之提升——干擾素-γ 由免疫系統製造,具對抗病菌、病毒和寄生蟲的特質。研究員在實驗中發現這種抗原的「神奇」能力:當老鼠的干擾素-γ 被奪去,其腦部就會變得過份活躍(Hyperactive),令老鼠不願社交;還原干擾素-γ 後,老鼠的社交行為又會回復正常。此實驗結果顯示,干擾素-γ 有維持生物進行正常社交行為的作用。

對絕大多數生物而言,同種間的交往是群居、捕獵覓食以及繁殖必要能力。然而,生物聚集時,又會有細菌交差感染,繼而染病,危害健康的機會,所以生物需要干擾素-γ——透過增強抵抗力,促進社交。

上述研究結果,也引來另一個嶄新的假設:免疫系統失常有可能是社交障礙或其他精神病的成因,如果事實如此,那麼解決免疫系統問題,就會成為治療自閉症的方法之一。當然,這需要科學家再作更多研究,才能確認是非。但是維珍尼亞大學推翻以往教科書知識的劃時代研究,的確推進了醫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