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細雨周日,下午北區大會堂演奏廳。我獲舞台資深導演 Hardy 蔡錫昌先生邀請觀看由他改編及導演的「水滸」舞台劇演出。
136 分鐘的「水滸」舞台劇有別於貫常使用的舞台演繹手法,反而採用中國古老傳統的「說書」與布萊希特的「史詩劇場」風格,兼備敍述、演繹和評論的方式,為結合小說與舞台的跨媒體創作。
這次 Hardy 所導演的「水滸」舞台劇,目的是以全新的角度演繹北宋末年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名綠林好漢,落草為寇,替天行道的事蹟。這旨在為現今的香港觀眾介紹此一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著之外,也重新呈現盛極而衰的北宋歷史。
劇中最具創意及難度的是只由僅僅五名演員分別飾演原著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武松、宋江、林沖、楊志、晁蓋、潘金蓮、吳用、李逵等數十個角色。除了因製作經費緊絀的現實問題外,Hardy 大膽採用中國傳統「說書」方式,由五名演員分飾眾多的梁山泊人物,借助中國戲曲的虛擬和寫意的演出技巧,加上中國戲曲程式化的演出,以致配合布萊希特史詩式劇場中演員的 Gestus(即一種混凝表裡,由外至內的表演風格),以全新嘗試用五位演員的能量,創造出「水滸傳」萬千世界的眾生相。
「水滸」以簡約的四條可移動長木圓柱作為前景的舞台裝置,背景(backdrop)則採用投映幕呈現出清明上河圖及書法字幕作人物及歷史介紹。而服裝方面則由設計師袁玉英以 crossover 手法,以多種不同碎布加上牛仔褲及古裝飾物混合造型,令舞台上的梁山英雄好漢增添一份扶桑浪人和美國西部牛仔的英氣。配樂則採用現場直接敲鑼擊鼓的方式,配合演員「說書」時的古雅氣氛,令人神往。
全劇中由演員杜施聰飾演的林沖、宋江及郭偉豪飾演的魯智深、晁蓋和武大郎最為神似,演技超班,實為話劇界中的明日之星。
演出終結後設有座談會。Hardy 更與我分享道:「『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歷久不衰,終歸是因為原著的故事出色,角色鮮活有性格。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有魅力的盛世,經濟實力雄厚,文化藝術尖端兼具啟發性。」
因此,為了推介傳統文學,和引起年輕一代對歷史產生興趣的原因,尤其在大學、中學的課程中,文學與歷史往往不被重視的情況下,搬演「水滸傳」是非常適合,責無旁貸的。
- 「水滸」劇照 圖片來源:香港戲劇工程 Hong Kong Theatre Works (HKTW)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