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是香港歷史的拐點,梁振英當選特首,翌日便迅即拜會中聯辦,其後張曉明從北京空降西環做主任,自始大家都有一個美麗的誤會,以為張主任是梁特首的老闆,這實在是一種錯覺。
中聯辦的角色,本來是協調港澳事務,國家原來的期許是希望中聯辦能讓港澳市民,與國家在理解中不斷相互妥協,以達致人心回歸。
然而中聯辦這幾年,似乎自動修改了主要職責,令這個位處香港西岸的機關職務,與港人情感出現落差,令港人對國家的觀感沒有轉好,反而轉壞。
明明中聯辦上上下下由朝忙到晚,若沒有做好協調統戰工作,他們的精力都花在哪裡?或許,張主任經已淪為梁特首的手下,他投放的心力,都不在維繫中港的和諧,而是梁特首的連任大計。
張主任與梁特首,來自同一系統,交心多年,就在張出任前港澳辦主任廖暉的秘書之時,早與梁特首認識了。作為廖的前秘書,不知今天的張主任可有感慨?廖暉掌管港澳事務的那些年,中港關係反而不錯,在英勢力仍活躍時,在中國經濟仍未完全掘起時,中港卻仍有互相交流、溝通的基礎,香港對當時的大陸來說,是一個持續走開放改革之路的希望。
而一直以來,無論是以往的新華社,還是後來的中聯辦代理人,都深明一個道理:朋友多總好過敵人多,絕不會化友為敵,交了新朋友,也不會忘卻老朋友,更加不會造成處處對立的局面;每有領導人訪港,都會說句「來見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
今天,在張主任與梁特首擕手管治的香港,連建制派自己之間,也沒信任可言。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友;不知是出於道,還是出於利,張主任為朋友不多的梁特首兩脇插刀,為中聯辦增添任務,令西環裡裡外外的人疲於奔命;張主任領導下的大小社團,曾審閱建制派遠遠近近關連人士可有黃絲份子;梁特首曾要求問責局交出黃絲公務員名單,如此好拍檔,為香港矇上不一樣的白色恐佈。
在選擇性行便權力的大氣候下,各方衝突日增,西環為了護梁,把港人對中央的情感也綑綁在一起,反梁就是反中央,不滿梁就是不滿中央,如此荒謬的世態,讓各界感到莫名其妙的無奈。
事實上,香港七百萬人,一直追求安居樂業,沒有人真正關心所謂獨立和外國勢力,但當荒謬事情不斷升級,理智的港人才變得愈來愈情緒化,痛心香港變了質、走了樣。
不知是誰的鬼主意,把「非友即敵」的情緒混入自由市場當中,政治決定左右商業決定,外國品牌都被視為外國勢力,Lancôme 的不智,何韻詩的熱血,被人乘虛而入,中港五毛指鹿為馬,茲事份子互相指罵,把原來不值得討論的芝麻綠豆事,變了一件大事。有人奮力為中央清除所謂「異音」和「黃勢力」,反而製造更大反效果,令港人對中央存有更大的懷疑。
國歌每天都在提醒我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但假如不作自省,把自己變成最大的敵人,槍炮該往哪裡指?忙透的張主任到了 2017 年,又會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