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來到台灣,為了光顧一間咖啡店。這一間咖啡店,由一對香港夫婦創辦。他們原本是攝影師和記者,走遍世界各地,認識文化和生命。幾年前,他們對於在香港的生活感到窒息,於是把多年來的積蓄,投資過來台灣,創立了一間充滿靈性及氣質的咖啡店。咖啡店內的傢俱都是北歐舊物,菜單都是店主每天親自到菜市場挑選新鮮食材烹調的精巧美食。一間咖啡店最重要的元素,美食、咖啡、裝飾,還有象徵咖啡店靈魂的老闆,每項都沒有得挑剔。然而,這一次過來,是因為他們經歷了三年的營運之後,決定結業了。所以我專程過來台灣,為了作最後的支持,並希望當面祝福夫婦二人,希望他們之後的路向繼續順利。
為甚麼一間沒有得挑剔的咖啡店,在台灣卻會首 3 個月沒有一個街客摸上門,3 年內遭到慘痛的滑鐵盧,虧掉了數以百萬的金錢?是店主不懂市場推廣、地利太過偏僻、台灣太多咖啡店競爭,還是台灣市道低迷,消費力不足?
近年來很多香港人受夠了政府的惡氣,受到台灣的小清新小確幸感動,希望移民到台灣,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可是,數年過去,愈來愈多人去了,又黯然回來。愈來愈多有經驗的朋友,表示去到台灣生活後不如以前幻想中浪漫。如果用商業一點的字眼去形容,這裡有價無市。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大約在港幣 8,000 元左右,男生服兵役的問題一直使台灣男生遲了投入社會,對於台灣女生或世界各地同年齡的男女都比較遲成長,損失了在國際職場間競爭的優勢。國民黨長期的貪污問題一直阻礙國家發展,以致台灣的經濟問題一直解決不掉。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往外跑,寧願在澳洲工作假期,也不願留在本土發展。
有時候或許經濟不應該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最重要的元素,但有時候經濟也是無可否認的,直接影響大眾市民生計,商家利益,政府盈收,與及國家及城市發展前境的最大元素。我們一直喜歡台灣,就因為台灣仍然保留香港已失去的人和事。每一個香港人在遊台之後,都被台灣的慢活文化所感染,個個都喜歡小確幸。可是當小確幸不能應付生計,交租出現問題,沒有餘裕遊歷世界,每天總是在與生存搏鬥。那一種雖然活在當下,又仍然是不是大家所幻想的活在當下呢。
有一位台灣人跟我說過,這就是矛盾的痛點。大家都不希望對中國開放經濟輸入,可是日子久了,台灣很多人卻因為經濟發展不足,而選擇到外地尋求發展或消沉生活。這讓我時常想到,從 3 年前牧羊少年擴充分店的第一刻開始,我就明白,小確幸或許只是一種在感覺中存活的美好,因為誠品與蘋果,其實都是商業行頭。很多的小確幸,最終卻因為生存不了而消逝,又或在長久的鬥爭中慢慢失去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