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巴基斯坦、菲律賓,還是香港,文憑工廠一間又一間。但地球另一邊矽谷,文憑工廠已升級為的簽證工廠大學,無任歡迎外地學生,門檻低,具認受性,每年收你萬二美金 (約 9.3 萬港元),任走堂包靚 grade,畢業後無需簽證在當地就業,還有機會晉身矽谷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前提是:不介意課室逼爆,教授們純屬兼職打工。
說的是位於加州佛利蒙的西北理工大學(NPU)。故事由 2013 年說起,校長的兒子 Peter Hsieh 加入學校管理層,慧眼看中當時競爭激烈的中國留學生帶來的商機,向外地學生大開入學之門,開始時以中國留學生為目標,後來轉而瞄準印度市場,每年課金給印度升學顧問公司,向有意留學的學子們「講多句好話」,多多招攬學生。從此學校的留學生比例急升,由 2013 年的 1,634 人升至 2015 年的 9,024 人,直至今年 99% 的學生都來自外地,年賺 4,000 萬美元(約 3.1 億港元),這盤互惠互利的「非牟利」教育事業,登時讓管理層賺到盤滿鉢滿。
這所大學贏盡口碑,畢業生無不對母校讚不絕口:學費低,同鄉多,對入學成績無要求,不求出席率(致使今年五月開學一星期後仍有千幾名學生樂不思蜀不願回校),畢業後能免簽證在當地就業,最重要是還會為你 GPA 著想,盡量好 grade。事緣 2013 年某日校長漏夜發電郵給管理層:「大件事:今次考試我們很多印度學生肥佬了!」根據規定,連續 3 個學年 GPA 低於 3.0 的留學生將被終止簽證,加上大部分印度銀行都要求借貸讀書的學生保持良好學業成績。留學生一旦被遣返或被停止貸學金,等於學校被斷財路,要急謀對策。於是校長親自幫不合格學生人手升 grade,「F」改成「C+」、「D-」也改成「C+」、「C」變「B」、「B」變「A-」,「微調」過後全班幾乎無人低過「C+」。方便起見,2014 年起校長更引入包合格制度,在評級表上加上新 grade「W」(withdrawn),教授可以選擇給予學生合格或以上級別,或者評為「已退修」。曾有教學助理「不懂事」給予學生不合格分數,不久就收到管理層電郵提醒「對考試欠佳的同學可給 W」,唯有轉 grade,從此 NPU 學生的字典裡沒有「不合格」三個字。
不少學生指他們的兼職教授稱職盡責,更會幫忙發展業內人脈,有學生就引述同班同學畢業後魚躍龍門在矽谷科技龍頭公司高就的經歷。一位在巴基斯坦(你懂的)取得第一個碩士學位的 NPU 碩士畢業生,也大讚 NPU 做法創新。
學生急增令行政教學資源及教授供不應求,大量入學申請湧至,入學組職員旺季時一天要處理 100 份申請,收到可疑的學業證明也無暇確認。2013 年一班大約只有 10 至 15 名學生,到 2015 年已增至 70 至 120人,別說教授人手不足,連上課的課室都不敷應用。學校財源滾滾,工作量大增的教授們卻連續十年凍薪,錢都到管理層及外國升學顧問公司手裡去了。
2014 年有忍無可忍的職員向美國獨立院校認證委員會(ACICS)告狀,狀書詳細羅列學校種種惡行,於是 ACICS 修書一封,要求學校提供學生人數、員工名單和解釋校方如何維持課程穩定性。儘管當時連學校的各院長都只以一個學年短期合約受聘,而且另有正職,但 ACICS 竟對校方的營運狀況點頭表示滿意。實際上過去學校如何通過 ACICS 的教學認證也十分耐人尋味,認證人員到校考察三天的超現實經驗,堪比委員長的香港三天遊:原本不用上班的兼職教授被要求全日留守學校證明學校人強馬壯,學生要將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例如「學校都要求我們買自己的教科書」,最離譜是臨時聘請圖書館管理員坐陣本來無人管理的圖書館。在認證機構加持下事件瞞天過海,直到去年底印度航空擺烏龍以 NPU 被列入黑名單為由,拒絕十多名已被取錄準備負笈美國的學生登機,引起外媒懷疑並追查,才東窗事發,不過校方仍然堅決否認外界指控。
雖然涉事的教育認證機構正受審查,亦陸續有職員被革職,但類似的「簽證工廠」大學不在少數,春風吹又生。香港的議員、教授繼續沉醉在這些文憑工廠,有幫忙造學位的升官發財,也有港姐得到學位平步青雲,成為大台女主角,視后指日可待,文憑工廠帶來的好運,絕不可以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