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港鐵公司連續七年加價,主席還會辯解港鐵大股東是政府,所以賺到錢都是回饋市民;在日本,雪糕公司「赤城乳業」的社長卻因為 25 年來的第一次加價,連同員工拍廣告向公眾躹躬道歉。在同一個時空,兩者的大不同,除了日本人知廉恥外,最主要是日本經濟,的確差到連商人都不好意思加價,增加民眾負擔。
日本自 90年代後期泡沫經濟爆破後,經濟陷入長期低迷。通縮、失業率上升、薪酬水平下降、投資意欲下跌、消費者信心低迷等,都是日本近 20 多年的寫照。而當中,通縮算是一切經濟問題的起點。由於生活可用資金減少,日本人不活躍消費。需求低而且彈性高,物價多年來都處於較低的水平,因此,每一次日常消費品加價,都會成為社會熱話。
「赤城乳業」的雪條、雪糕向來以價廉為目標,主要客群是小朋友至青年。其營運部主管荻原文雄(Fumio Hagiwara)表示,在現時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日本人的消費能力不高,因此即使只是由原價 60 日圓(4.25 港元)加到 70 日圓(4.95 港元),公司內部都討論了 7、8 年之久。然而,加價於日本企業而言是個山窮水盡的方法,因為普通打工仔實質薪酬沒有上升,加價只會徒然加重社會負擔。
然而,消費市場不是日本經濟變成一潭死水的唯一原因。壓垮稻草船的還有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
安倍晉三一直以解決通縮為主,自 4 年前上任後就積極入市。隨之,日本中央銀行向市場投入大量資金,圖降低利率,吸引私人企業及個人借貸,進行更多投資及消費。然而,日本面對的卻是已達 20 年有多的流動性陷阱。過去兩年,日本消費價格指數都是負增長,今年 4 月份的商品批發價,更錄得 6 年來最大跌幅,下跌 4.2%。雖然消費力薄弱,但近期經濟有所增長,然而這並非好消息。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這個增長只是政府支出上升帶動,而住屋、投資及出口仍然下跌,顯示日本的本體經濟仍不樂觀。
其中一個導致經濟政策無效的原因,可能是稅務政策。儘管日本普遍物價沒有加幅,然而 2014 年 4 月安倍政府卻將銷售稅由原本的 5% 提升至 8%,日本人日常購物就因加稅而變得更貴,消費意欲自然進一步下跌。
在新的稅制下,「赤城乳業」的雪條加幅達 20%。而 2015 年日本各地最低工資的加幅大約只有 3%,這樣的差距,實在難以說服日本人去增加消費。
日本「失去的」不只 10 年,在世界經濟環環相扣下,受美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的經濟環境等影響,日本經濟長期積弱實非一日之寒。日本失去的不只二戰後的一切經濟成果,失去的更是國內經濟的主導權。
有說日本的現況是資本主義的盡頭,過份依賴資本主義只會帶來經濟崩塌。同樣以資本主義掛帥的香港,該如何避免同樣失去昔日的光輝,例如如何阻止港鐵自肥的可加可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