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有聽說過,有些外包型軟體公司,把軟體寫得不好,或者留下蟲,反而導致顧客需要持續僱用他們去維護。結果,這些做不好事情的公司,得到的利潤很可能比能做好事情的公司更多。至於寫得好的公司呢?沒蟲,很穩定,可以長久運作,然後既不需要你再寫,也不需要你維護,你可以滾了。
能夠謀取暴利的行為,總有這種特質,有味精的湯,你喝完之後,只會覺得更口渴,而需要更多的水份,使你想要更多的湯,而使他能不斷賣下去。吸食毒品會令吸毒者的精神振奮,但是之後精神和健康會更差,而需求更多的毒品。
又例如香港,公共建設在預算的時間內無法建成,不是應該是違約,要負上包底的責任嗎?結果反而是得到政府追加預算,也就是說,把事情做得不好的結果,是得到更多的生意,更多的營業額,更多的利潤。
甚至再往上一層看,香港的生活環境也是如此。每人都住得很狹窄,大家都需要更多的空間,所以政府不斷主張香港需要更多的土地供應。但是供應了更多的土地後,又沒有分給香港人,分配給地產商,他們建好房地產,就需要有人買,結果不斷要政府引入更多人。最後香港又變得更擠迫,又需要更多的土地供應。這也是一種做不完的事情。
不斷的基建,是因為不斷的發展建築業,他們需要生意,而他們又因為基建盈利,而擴大了規模,然後他們需要政府批出更多的基建工程,才能夠生存。而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有些政府會想要花費成本去監視、封鎖,鎮壓。然後因為這些行為,引致了更大的不滿,結果要鎮壓和維穩的事情更多,又要聘用更多這樣的人,作為一個產業,結果是做得愈不達到目標,反而愈能夠擴大規模。
我們自少被教育,要把事情做好,做完。這樣才是負責任的,我們又被那樣說服,說我們只要好好做人,服務社會,為別人有貢獻,就會得到好的回報。但你只要看看現實,很諷刺地,你會發覺,做這些事情的人都在得到暴利和權力,而避免做這樣事情的人卻貧窮和被邊緣化。
這反映了商業一個黑暗面,要把利潤最大化,往往並不是把工作做好,而是要讓工作做不完。聽起來很荒謬,但是我們卻活在這樣的現實裡,很多成功長期運作的產業,都是建立在做不完之上的。
而有理想的創業家,如果能生存下來,經歷過那麼多年的高風險,飄泊流離,最終總想要一個穩定的收入,一些能持續做、輕鬆做、做不完的生意,拿不完的生計。去到最後,也難免會去做一些做不完的事情,這有一個很漂亮的名字,叫作永續的商業模式。
我們創業時,往往追求的並不是這樣的東西,但是投資者喜歡的,卻多是這樣的東西,因為這樣才能夠一本萬利。作為創業家,你是不能不認識,也不能避免,你要面對利潤的背後可以是這模樣的商業現實。通常會創業的青年多少也有一點理想,但是你能接受你去做一些做不完的事情嗎?
有時,感情上,你就是不想接受這些。不過,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