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人工智能算愛情嗎?

A+A-
日劇「安堂機器人」中,安堂麻陽(柴咲幸飾)三番四次受到與未婚夫長得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保鑣安堂萊特(木村拓哉飾)奮不顧身的救助,令她大為感動,但危機過後,她最終與正印未婚夫雙宿雙棲。
日劇「安堂機器人」中,安堂麻陽(柴咲幸飾)三番四次受到與未婚夫長得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保鑣安堂萊特(木村拓哉飾)奮不顧身的救助,令她大為感動,但危機過後,她最終與正印未婚夫雙宿雙棲。

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一日千里,頻頻為人類帶來驚喜。Google AI 讀完愛情小說竟然學會寫詩,讓人類不禁腦洞大開,幻想與人工智能建構浪漫愛情。但是究竟一堆由人類預設的代碼是否值得人類託付真心,「人機戀」又是否稱得上愛情?最近有蔡康永坐陣的大陸脫口秀「奇葩說」就以「愛上人工智能算愛情嗎」為題展開辯論。

人工智能:愛情弱者的救星

反方

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但始終不是人。愛不到真人類而愛人工智能只是退而求其次,並非愛情。人能愛上人工智能,是因為它具人的特性,一旦人工智能失去「人性」,它在曾經的「愛人」眼中便甚麼都不是,換言之人工智能只能是人類的情感寄託。

正方

人工智能是難以尋覓真愛的單身族救星,它們能了解人類需要,不論生老病死對人類不離不棄不背叛,更可充當在情場飽歷風霜的人絕對安全的避風港。

甚麼是愛情

反方

愛情的最低標準:不可控、包含責任以及苦樂參半,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無法滿足的條件。人工智能由外表到行為都經人類調控,無需磨合遷就,千依百順從一而終,所謂的相伴一生只是出廠設定,談不上責任或承諾。愛情是超越想像範圍,而人工智能則是被計算設定好的程式。

正方

愛情是兩人之間最私密的感受,不受年齡、種族、物族界限,更不應被大眾所謂的愛情的定義隨便否定。狐狸和兔子可以當朋友,凡人與仙女可以當夫妻,人與人工智能也可以當愛人。一個不擅交際、或曾經受過傷害的人,因為害怕與人交流、怕被辜負感情而裹足不前,這時人工智能無條件陪伴和慰藉,讓他感受到安全感甚至愛情,這些真感情寄託於假事物何以變成了假的愛情?

虛擬與真實

反方

隨著科技進步,虛擬的科技能給予人類無法抵擋的幸福。「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中的主角尼歐在莫菲斯手上選擇了紅藥丸,比起一無所知地沉醉在幸福的虛擬世界,他選擇拆穿虛擬的謊言,面對殘酷的現實。反觀與人工智能談戀愛的人類,自甘墮入不辨虛實的糖衣陷阱。自古人類的體力無法與動物匹敵,先進的科技也讓人類的智力比不過電腦,若果人類連唯一引以為傲的理智都放棄,當人工智能這個強大的學習機器進化到凌駕於人類之上,當主從逆轉,人工智能的背叛會帶來怎樣的傷害?

正方

「我在生活中見識太多真實,在愛情中甘願當一頭被幸福餵養的豬又有何不可?」正方這樣問。正方又以網戀為例反駁,網戀對象同樣沒有豐滿的形象,雙方素未謀面,甚至不知道對方在現實中的真實身份,但這也可以是愛情。一個螢幕之隔無阻雙方的關心扶持噓寒問暖,即使不露面,偶爾的小心思小驚喜同樣可以使人窩心。而當這個遠方的「他」換成人工智能的「它」,情況又有甚麼不同?

消費還是愛情

最後蔡康永指,像對電視螢幕裡的宋仲基叫「oppa」、在演唱會中朝偶像大喊「我愛你」的女孩子,她們在現實中都有自己的歸宿,她們也懂得讓她們體驗「愛情」的偶像與現實伴侶的分別。人工智能畢竟是為了服務人類而誕生的產物,就如人類為了口糧圈養牲畜,不愛有生命的人類而去愛專門服務愛情的人工智能,無疑是退讓愛的標準。而這種行為充其量只是消費,卻非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