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歧視 / 同情只差一線

A+A-

不少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人傾向口裡說不,下意識卻不多不少會因種族定型而偏向旁觀「非我族類」的痛苦——例如你未必知道,原來白人治療師普遍會處方較少的鎮痛劑給黑人,也曾有白人警員認為黑人少年像魔鬼,黑實身軀能比一般人承受更多子彈,所以連開 12 槍把少年擊斃

這些實驗結果亦暗示了,並不只有明目張膽的歧視行為才能帶來傷害,無法好好體會他人之痛,也可能會帶來無形的種族偏見。不過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指出,這種對某些特定對象缺乏同理心的表現,也並非是由「種族」這因素全然決定,而是聯繫到一個人如何界定自己的生活圈子。

相關科學實驗

為了說明同理心與特定對象之間的關係,不少神經科學研究試圖通過各種實驗,觀察人體中神經元的互動,如前扣帶迴皮質(全名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簡稱 ACC )、腦電波等的活動,藉此推敲人有時會無法符合自己期望,不自覺輕視了其他種族的人的痛感。以下便是一些相關的實驗內容——

  • 2010 年,一組意大利白人和一組意大利黑人分別需要按照黑/白人的頭像照快速配對褒義/貶義詞;接下來,研究人員分別播出黑人/白人/無法分辨其膚色的人被針刺的片段。最後,研究結果顯示,黑/白人會以較多的褒義詞形容跟自己同膚色的人;同時,黑/白人在觀看跟自己同膚色的人被刺的片段時,反應會較強烈。對於無法分辨其膚色的人被刺時作出的反應則差不多。
  • 2015 年,維也納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enna)利用腦電波檢查( electroencephalography ,簡稱 EEG )進行一樣的播片實驗,結論同樣是一個人較能與同種族的人同體痛癢。
  • 2016 年,艾奧瓦大學( University of Iowa )利用了心理學中的預示效應( Priming effects ),藉以測試「種族」這因素對於一個人在判斷上的影響。結果顯示,當研究人員在白人測試對象未能察覺到的情況下,前置了一幅幾個五歲黑人男童的圖片,白人測試對象更常把接下來顯示的「玩具」錯認為「手槍」,又或在研究人員沒有展現任何東西的情況下,表示看到手槍;反之對黑人測試對象進行同類測試亦然。

逃離冷漠陷阱

不過與此同時,這也不代表我們注定永無法撇除不自覺的種族偏見,因為美國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在 2014 年的研究同時也證明了,即使在閱讀一個病人的故事前,利用預示效應( Priming effects ),白人男性圖片,的確比黑人男性圖片較能引發白人讀者代入主角痛感的能力;但有趣的是,一旦研究人員改變了測試條件,讓白人讀者能在閱讀故事前花 7 秒時間自覺看黑/白人男性圖片,實驗結果會立時來個逆轉——黑人男性圖片比白人男性圖片較能引發同理心。而在這其中的啟示可能是,只要我們能時時警剔自己「種族」所可能帶來的偏見行為,我們便有機會逃離不自覺旁觀他人痛苦的隱形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