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最毒婦人心,不知道證據何在,過過嘴癮就成了定論。日本也有「毒婦」之說,與今天流行的「毒男」沒有關係,據說這個詞興於江戶時代繪本小說,相對於玩弄欺騙男人「惡女」,「毒婦」專指殺害男人的女人。
最近讀到明治時期「稀世毒婦」的故事,她叫高橋阿傳,是日本最後一個被斬首的女死囚。
當時政府其實是給予死囚選擇的,早在明治三年(1870 年),政府就宣布以絞刑代替斬首。阿傳被處死是明治 12 年,但是她仍然堅持選擇砍頭,從這個細節,對她的性格,倒也不難猜測到一兩分。據說她在三年的監禁期間,一點也沒有變得形容枯槁,反而身體健壯,似完全不把悲情放在心上。
阿傳身世貧苦:雙親早亡,由養父母帶大,14 歲第一次嫁人,一年後就要求離婚(明治時期日本離婚率大升,有機會日後再講);後來嫁了一個自己喜歡的男人,但丈夫患上痲瘋病,為了治病,阿傳拼命工作,最終淪為流鶯,但丈夫的命還是沒保住。
她後來喜歡上一個「姑爺仔」。這個姓小川的男人不工作,吃軟飯,他的生活費和債務,全靠阿傳做小生意來負擔。但是阿傳殺害的男人,不是這個小川。
生意失敗,戀人又無能,有人介紹阿傳去給一個姓後藤的商人當「三陪」,借錢過活。其間她收到家鄉來信,同父異母的姊姊四年前失蹤,同時姊夫也不知去向。由於時間吻合,也不知還有甚麼證據,阿傳一心認定後藤就是已經改名的姊夫,姊姊被他謀財害命。說是為了報仇,阿傳在旅館中殺掉了後藤。
政府判罪說她是為了偷錢,根本沒有採納復仇之說,當然,復仇並沒有證據支持。
在當時看來,如此案情太過刺激,兇手又是年輕女子,報紙如獲至寶,作家、編劇紛紛藉機渲染,阿傳被砍頭四個月後,東京的舞台就上演「高橋毒婦小傳,東京奇聞」(其名も高橋毒婦の小伝 東京奇聞),觀眾當然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來捧場。
與謀殺相比,阿傳受刑的場面更為聳動:那天她不斷高喊小川的名字,發瘋般掙扎,致使老練的劊子手兩度失手,第三次才砍下頭顱,她的骸骨上的刀痕可以佐證。
至於何以大喊情郎的名字,好像失心瘋一樣?原來她在死前曾經分別見過小川和養父,要求他們當天來刑場,見上最後一面。誰知傳令官帶錯了消息:死期是 1 月 31 日,小川和她的養父 2 月 1 日才到市谷監獄,連收屍也做不到了,屍體已經被醫院徵用。
阿傳死的時候發現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都不在,才崩潰絕望。
女人涉及罪案,總是特別驚心動魄,觀眾的獵奇心態特別強烈,可能是因為容易涉及性的元素——涉案的人通常都有性關係,音樂劇 Chicago 當中一個謀殺親夫的角色 Roxie Hart,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在現實中,這個女兇手大受歡迎,有關她的專欄報道,像連載小說一樣吸引讀者。
與其他毒婦相比,高橋阿傳不但說不上毒,其實還有點愚:愚在執著、堅強,吃盡苦頭,九死不悔。如果真的是為了復仇,也可說是大義凜然,最後更視死如歸——僅從這個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與中國的秋瑾、施劍翹不無共通。
明治維新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風流時代,人物輩出,風雷縱橫,整個社會脫胎換骨,即使是高橋阿傳這樣社會最底層的人,也流露出一種剛烈勇猛之氣。時代的運勢向上,就是連社會底層也能受到激盪,Literally「甚囂塵上」,如此一個薄命女也頗為「有種」;反過來,就是精英階層也乏善可陳,無足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