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最後的扔咪

A+A-

即將卸任的奧巴馬星期六晚參加任內最後一屆白宮記者晚宴,發表歷時半小時的演說之後,以一句 “Obama out.” (奧巴馬退場,見上影片)及瀟灑的 mic drop 作結。 你可能會問,奧巴馬發脾氣嗎? mic drop 是甚麼意思?

Mic drop 大概源自 1980 年代,表演者或講者為了凸顯自己的表演或演講出色,會在下台前將話筒扔到地上,多見於 Hip-pop 演唱或演講。1987 年美國 Hip-pop 二人組合 Eric B. & Rakim 發行的 “I Ain’t No Joke” 中的歌詞唱出了 mic drop 的精髓:

I ain’t no joke, I use to let the mic smoke ∣ Now I slam it when I’m done and make sure it’s broke ∣ When I’m gone no one gets on cause I won’t let ∣ Nobody press up and mess up the scene I set.

意思很簡單:我扔爛支咪,下一個無得唱,我贏晒。

聽落帥氣,其實最初 mic drop 的流行有賴喜劇演員。Mic drop 最早見於喜劇演員愛迪·梅菲(Eddie Murphy) 1983 年的棟篤笑 “Delirious” 。當時一名女觀眾要求梅菲 “Do Ralph Kramden again.” (Ralph Kramden 是當時梅菲在「週六夜現場」中飾演的大熱角色,梅菲演出前警告,如果有觀眾在棟篤笑中要求他扮演這個角色,他會直接下台),他在台下的兄長即時幫拖大叫 “Shut up! B*tch!”,緊接著梅菲扔咪,惹來全場拍手大笑。

Mic drop 之始:愛迪·梅菲的棟篤笑 Delirious。

此後 mic drop 不斷出現在喜劇和 Hip-pop 表演中。2012 年美國喜劇小品 Key & Peele 惡搞總統先生,片中扮演奧巴馬的演員走向一班正進行街頭說唱對決的年輕人,搶咪 rap 了一句 “I am the leader of the free world”, mic drop,然後型棍地驅車而去。

 Key & Peele 的惡搞一句道盡對美國總統的諷刺。

或許奧巴馬從被惡搞中得到靈感,兩個月後他在清談節目 “Late Night with Jimmy Fallon” 表演 mic drop,不是,是與節目主持和樂隊合作表演說唱新聞,然後順便 mic drop,但可能功力未到家,扔咪動作被揶揄「像小孩見到手上雪糕有蟲蟲」。

Mic drop 固然有型,但就像明星扔結他會有人心疼結他,咪也有人心疼。2006 年一個美國劇院經理寫網誌,指責扔咪行為破壞舞台設備,一支無線咪可以值上好幾百元美金,希望表演者不要再扔咪。

上個月綽號黑曼巴的籃球傳奇球星高比·拜仁,在掛靴之戰後感謝球迷及家人 20 年以來的支持,並在說出象徵自己光榮退役的 “What can I say? Mamba out.” (我還可以說甚麼?黑曼巴退場)之後,有別於一般 mic drop,身高 6 尺 6 寸的他彎下腰(以下片段),輕輕把話筒放在地上。Mic drop 其實都可以很溫柔。

高比·拜仁的 mic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