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十大迷思

A+A-
脫與不脫,是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路透社
脫與不脫,是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英國公投脫歐新聞無日無之,連奧巴馬也加一腳,呼籲英國留駐歐盟,否則將大失貿易影響力。經濟利益是留歐/脫歐兩派的主要輿論戰場,分別在於一個看好一個看淡。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 Martin Wolf 嘗試破解脫歐派的十大論述

1. 歐盟會籍貢獻微不足道

與此相反,歐洲改革中心(The 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指出,歐盟會籍為英國帶來 55% 貿易增長,市場比分散各地更大,生產量及效率均有提升。隨歐盟而來的競爭政策亦行之有效。


2. 會籍昂貴

會籍所佔支出僅為 GDP 的 0.5%,而若要回本,就必須盡用會籍帶來的貿易得益。另外,英國作為高收入少監管的經濟體,勞動市場依然蓬勃,只有極少數歐盟法例進入英國。


3. 歐盟左右英國主權

歐盟連經濟合作也問題多多,遑論政治合體計劃。當歐盟國家磋商出現分歧,英國就有空間發揮影響力。


4. 歐盟解體打擊英國經濟

歐盟一直是英國最大貿易夥伴,不論英國身處歐盟之內或之外,歐盟解體對其打擊一樣巨大。


5. 歐盟增長放緩

比例上,英國與全世界的貿易增長確實多於歐盟貿易,但不代表刻意就此減少與某方的合作。


6. 會籍阻礙英國開拓市場

歐盟向來是開拓市場的先鋒,歷史上有「甘迺迪回合」(1964 – 1967)、「東京回合」(1973 – 1979)及「烏拉圭回合」(1986 – 1994),近年更積極開展貿易優惠例款。比起單打獨鬥,歐盟於磋商開拓市場更有影響力。


7. 其他選項更好

英國如想一方面脫歐,另一方面保持合作關係,只有三種選擇:加入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例子有挪威)、締結雙邊貿易協議(加拿大)、倚賴世貿組織(WTO)成員國身份(日本)。據英國財政部的數據分析,三種情況皆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數目由 GDP 3% 到 9% 不等。Martin Wolf 認為,分析只有低估,太過樂觀。


8. 脫歐是談判籌碼

歐盟與英國有貿易順差關係,不代表就會屈服要脅;相反,德、法為保持歐盟統一,將懲罰脫歐者以儆效尤。而即使有少量關稅,貿易順差國家(例如德國)仍將繼續出口至英國。若按整體規模計算,英國出口依然多於入口。


9. 脫歐有助控制移民

假如英國有意保留貿易優惠,就必須維持外勞工作權利;假如放棄貿易優惠,減少外勞,一來勞動市場彈性降低,二來歐盟反施其身,將打擊身處歐盟的英國人的生計。


10. 脫歐前景不壞

脫歐前景極不明朗:英國政府有何考慮?歐盟提出甚麼交換條件?磋商時限?結果如何?通通未知,影響難以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