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杜林普希拉莉桑德斯的共同點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杜林普、希拉莉和桑德斯有個共同敵人,不是中共大國,也不是伊斯蘭國,而是自由貿易。

三位的政綱各不相同,甚至針鋒相對,但講到自由貿易,就異口同聲 Say No。杜林普想對中國開徵懲罰性關稅;希拉莉曾撐「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如今卻公開反對;桑德斯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令美國損失超過 70 萬個職位。豎立貿易屏障,成為三人的競選旗幟之一。難道是保護(本土)主義的先兆?

sanders_hillary_donald

不過,美國對外貿易理事會(NFTC)主席 Alan Wolff 認為,這些候選人都是在轉移視線,將美國如今的收入不均及低工資的問題,全賴帳在自由貿易協定之上,隱瞞職位流失的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Wolff 指出,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透過打開海外市場,為美國的出口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所以對美國來說是良策。而全球化雖是工作流失的一大原因,但並非唯一原因。

以紐約州 Rochester 為例,在當地發跡的柯達一度聘請多達 61,000 人,但因數碼相機及智能手機鏡頭的出現,最終在 2012 年宣布破產,當時只剩下 7,000 名員工,所以該市流失大量職位,非因自由貿易,而是科技進步。加上政府未對國家所需的基建及教育斥資,現行稅制亦不利美國本土生產的競爭力,導致建造業、製造業空缺及教職位減少,造成收入不均。

當然,候選人若叫選民抵制外國的產品或服務,拋棄智能手機、電腦及網購,只會引起反感,所以只好高呼反對貿易協定,並多談對美國的基建、教育及培訓進行投資,令選民去相信美國「明天會更好」。Wolff 則認為 TPP 能夠確立規則,國內亦會有更多教育、職訓及基建,作為未來的國家領袖,總統候選人應該擁護才對。

不過「金融時報」首席政治評論員 Philip Stephens 並不認同,他指隨著財富不均愈來愈嚴重,美國人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從貿易協定中獲利,而對政治現況不滿的中產們,要求的已非更好的再培訓計畫和就業方案,而是更進一步的對策。他認為,只要全球化被視為政要富翁推動的計劃,它就潛在自我毀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