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李克強首度公佈官方失業率(5%),並承諾定期宣佈城市失業率。不過,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張軍指出,統計局數字永遠徘徊低位(4.1%),毫無實質變化,參考價值極低;同時他不認為這是單純的中國式騙局,而是出於體制缺陷,無力收集現實數據所致。據他統計,中國近年實質失業率高達 8.5%。
中國的失業率僅僅覆蓋 1) 城市戶籍人口 2) 登記失業人士及 3) 領取失業補助者,但由於失業保障及就業指導的制度缺陷,主動登記失業者為數不多,官方數字往往與現實脫節。
張軍根據城市家庭收支調查(Urban Households Survey),間接推算沿海、內陸及東北 7 個省份的年度失業率,繼而估算全國數目。統計指出,2005 至 2012 年城市失業率整體下降,由 10.7% 下降至 7%,期間平均失業率約為 8.5%,相當於官方數字的兩倍。耐人尋味的是,2008 年受金融海嘯所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卻繼續下跌。
張軍解釋,雖然中國一直意圖從製造業經濟轉型至服務業主導,但金融危機令政府不得不加碼注資入市,豪擲 4 萬億人民幣投資,特別是基建和地產項目,連帶惠澤鋼鐵、水泥、玻璃等國企主導的重工業,以免經濟增長突然煞車。二級產業吸納了大量低教育低技術勞工,對中國就業率的貢獻,遠超服務業的增長。然而好景不常,中國推行「供給側改革」(supply-side reform)在即,一旦裁削「殭屍國企」,單是煉煤及鋼鐵業,未來兩三年便預計多達 600 萬人加入無業大軍,屆時整體失業數字之高,恐怕官方統計得出也不敢報。
中國現正面臨兩難:若不改革經濟結構,劣勢將持續惡化;一旦改革,又未必承受得住陣痛。總而言之,中國失業率今年高企,明年更高,後年只會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