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局有一個夢:追回逃稅,貢獻社會。不過,以為討回 100 億稅,政府便會進帳 100 億,有資源實行這個那個政策,未免過分簡化經濟運作。追稅夢如果這麼容易,一早已經實現。
前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長 Russell Long 有句名言:”Don’t Tax You, Don’t Tax Me, Tax the Fellow Behind that Tree.” 你我毋須加稅,追回逃稅已經夠用。真的嗎?金融時報評論員 John Kay 對此不以為然。
普遍有種想法:有人逃 100 萬億稅,政府討回 100 萬億,注入社會,就能振興經濟。例如,英國工黨黨魁高賓(Jeremy Corbyn)提出,只要裁減巨額「企業福利」--包括政府補貼、直接資助及寬免稅務--國庫每年即可節省 930 億鎊,盈餘之多,加上調整遺產稅,足夠英國脫離緊縮。John Kay 認為,假定營商條件改變而企業行為不變,這種想法太過單純。在今日的商場交易,一宗生意之中能夠逃幾多稅,已經成為基本商業考慮,假如無法逃稅或是稅率提高,不少相關交易根本不會發生,經濟體將隨之萎縮,繼而抵銷政府追稅得益。譬如小國為吸引外資,往往以低稅率作招徠,甚至默許逃稅,以換取資金流入,創造就業。假如稅局突然雷厲風行,究竟能否追討逃稅又不至於趕客?仍然為經濟學界激辯中。
那麼應該放任逃稅?恰恰相反。稅收關乎法律、政經及民生,稅務公平極有必要。今日全球錢權勾結普遍,巨富避稅累積財富,再收買政治代理人,美國有石油大亨 Koch Brothers 培植共和黨;英國保守黨 2010 年競選則有由私募和避險基金贊助過半經費,上台之後換取減稅政策,都是金錢左右民主的例子。
不過,John Kay 期望人類出於道德考慮交足稅款,未免太過一廂情願。巴拿馬文件所披露的巨大逃稅網絡,牽涉各國政要、大商賈、跨國企業,支吾抵賴有之,封鎖消息有之,正正宣告道德勸籲成效有限。要堵截逃稅、官商勾結,各國政府必須通力合作,建立透明及公平的稅制,聯合制裁不合作的地區;有約束力,才有執行力。等待不法分子良心發現,本身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