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社交媒體的 News Feed,不難發現變臉 App 已成為最新潮流。這次的潮流推手是全球火紅的社交應用程式 SnapChat,它在去年 9 月推出 Lense 濾鏡功能,讓用戶自拍的時候可以加入有趣的裝飾和特效,例如在嘴裡噴出彩虹光,大受用戶歡迎;上個月它再接再厲,推出變臉功能,玩法簡單,只需要長按屏幕辨認自己的輪廓,再選擇要交換的臉孔便完成。
除了 SnapChat,一些提供類似功能的應用(例如 MSQRD 及 Face Swap Live)同樣成為超級潮 App,其中 MSQRD 更獲 Facebook 收購,相信大家很快便可以在 Facebook Live 或者 Messenger 和朋友、寵物或毛公仔玩變臉。
變臉 App 的基本原理是透過攝影機捕捉五官的位置,再用演算法交換。捕捉臉孔的技術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而且相當實用,例如相機的 Face Detection 功能和自拍付款;亦有公司把技術應用在市場推廣,L’Oreal 曾推出化妝應用,用戶拍照後即可虛擬試用旗下的化妝品,甚至把完成的妝容儲存。
幾年前微軟曾在 Windows Phone 平台發布第一代的變臉應用,當時用戶需要搖一搖手機,才能夠為靜態的相片變臉;今天的應用已經進化到即時變臉,而且可以跟蹤面部表情變化。
變臉技術的研發目的是改善影像辨認技術,並應用在自拍付款、自動車、機器診症等方面;在娛樂事業也可大派用場,試想像你入場看一部電影,然後可以控制電影某一個角色的表情,甚至全個電影院的觀眾一起參與一部電影和李安納度對戲,必定是很難忘和有趣的體驗。在零售層面,變臉技術讓你極速試身,例如在家中觀賞「太陽的後裔」的時候,可以和劉時鎮大尉變臉,然後整套時裝配搭買下來,第二天早上簽收,傍晚穿著新的戰衣尋找自己的姜暮煙。
然而,就像前陣子我們談論的人工智能,變臉技術也是一柄雙刃劍,我們當然希望它能豐富生活,但必須警惕誤用它的危險。史丹福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把它更進一步的蛻變成另一個版本:他們保留了用戶的臉孔,只交換了神情。即使被變臉的主角不在現場,也能夠順利模擬,外國的示範便嘗試改變一些政治人物的表情,看起來相當有趣,但很容易製造足以抹黑對方的素材;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如果恐怖分子或極端政權利用這些技術,製造虛假影片達到政治目的,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仍在說「有圖有真相」,將來即使有片也不一定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