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危機也是商機,這句話永遠都是對的,不過重點是誰的危機?又是誰的商機?大陸霧霾嚴重,空氣污染令口罩、空氣清新機的需求大增,這種危機與商機的關係,無可厚非。不過如果一手做成污染,另一手再因阻止污染而發財,就令人髮指了。
國際油價近年大跌,向來負責因應原油價格,調控國內成品油價的中國發改委宣布,中國成品油價將不會跟隨原油價格下跌而調整,理由是低油價會鼓勵用油,惡化空氣污染。
用劣油壟斷暴利
不過,造成霧霾的主兇正正便是中石油及中石化。兩者利用壟斷地位,大量進口低價、高硫原油,提供劣質成品油賺取暴利,同時在燒油期間,造成霧霾;劣質成品油造成的霧霾,又保障了他們的成品油售價,製造污染,而污染又幫他們在油價劇跌下,謀取更多的利潤。
除了內地油公司,城方政府也一樣藉大霧,搵真銀。一方面,地方政府因為不想稅收下跌,故縱容大量高污染產業,政府賺了稅收,環境卻被嚴重破壞。不過賺了這一輪還未夠,上海市政府擬分三階段收取霧霾費。排污收費試點行業共包括石油化工、船舶製造、汽車製造、包裝印刷、傢俱製造、電子等 12 個大類行業中的 71 個中小類行業,覆蓋上海市大量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各種工業。
霧霾費變掩口費
到底目的是阻止,還是只是讓企業付錢了事?於企業而言,付一小筆費用,總勝過撤廠或大量購置環保設備。霧霾費變相成了掩口費,廠商付多一點錢,可以繼續排放,最後將付費計進成本,由消費者買單;而地方政府則表示已透過徵費減少排放,文明盡力,順道也開闢另一營收新渠道。
怨大苦深的,倒是納稅人。用貴油,吸廢氣,飲污水,還要間接付霧霾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