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所謂的創業,不少都流行創新科技,有時並不因為是潮流。
創業總需要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在於貧富和階級分化的世代,一個沒有家族支援、資本不足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容易打進各種既有的利益架構。生意所講求的信任和保證,他們是難以提供的。
在短期裡,他們勉強能拿出來當成優勢的,就是對新知識、新的商業模型,網絡與科技比較接受和理解。這也是中老年人與既得利益者不容易闖入的領域。創新科技創業成功的例子以青壯年為主,也就是說,雖然創新科技創業還是很艱難,但是青壯年以此創業,至低限度會有些微的優勢。
創新科技,聽起來是最潮流的東西。這個詞語總會令我們立即聯想到各種令人眼花炫目的新名詞,甚麼大數據之類的。聽起來很科幻,至少會覺得這是工業的一種,應該用工業的方式去經營。
但就我自己的角度看,科技公司的結構不僅一點都不工業,反而很可能出奇的傳統。甚麼叫傳統?某程度上很像有傳統人情觀念的小型產業。舉個例子說,就像那些修理冷氣機,或者粵菜廚師、裝修工,多於一間非常系統化的工廠。用廣東話的說法,就是「手作嘢」。
換句話說,它比起系統化的管理,更有效的是家庭化的管理。公司之間,員工的忠誠、士氣、個人的關係、信任、歸屬感,這些東西對任何公司都重要,對科技公司更重要。
想想,科技公司能有甚麼資產?科技公司大概不會有土地或廠房這種東西,裝備往往是電腦,很快就折舊,其實也沒甚麼可以轉賣的價值。程式碼或者各種知識產權,可能算是資產。掌握的渠道,顧客等當然也是資產。但最重要的資產,卻一定是人。
因為決定該公司團隊效能的,便是技術,以及團隊合作的默契與信任。而這些東西,可說全部都在於員工們的心裡。如果技術是一種資產,那麼這種資產永遠是寄生在員工身上的。該員工在公司,技術在公司;該員工離開後,則技術也會隨之消失。這些技術,指的不是他們生產用的技巧,而是他們發想出新技術的創意,動力與經驗。
技術發展需要時間和成本,發展之後想要保留,就要保得住人心。如果那人已不想跟你工作,就算你用合約把他綁住在你公司,都只是貌合神離。雖然他還是會根據合約提供已有的技術,卻很可能已失去了把技術精益求精,以及創造新技術的動能。這樣的話,其實你也失去了發展技術的能力。
當然,所有公司都需要做好人心的建設。特意拿出科技公司出來說,是因為創立科技公司的,很多都是年輕人,或者是工程師。這樣出身的人,往往是非常注重資本和技術這些硬的東西,而對於人心與歸屬感這種柔軟的東西,並不那麼熟悉,甚至予以輕視。而偏偏他們所創立的公司,支柱卻在這裡。我們有時聽到說科技公司的老闆恃才傲物,令員工相處時覺得不快,正是說明,這種情況在創新科技創業中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沒有重視這一點,就很容易從人員流失中,失去了公司最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流失,往往是不必要的。
建立科技公司,是有要把員工當成同伴的意識。如果你僅僅把你和員工的關係,視為一種單純的僱用關係,那你撫心自問,你的公司是否真的吸引到,你和員工只靠錢就能維持?那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