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是做遊戲業的,而且比較在行的是單機遊戲,也就是不用連線、不需要網絡的遊戲,很多消費者都希望我開發更多的單機遊戲。他們大多表示喜歡玩。可是很現實地說,在中文市場當中,單機遊戲算是一個差不多死透的產業,連舊有的大品牌也差不多全部死光,更別說開創一個新的品牌,換句話說,這是個夕陽產業。
但是在歐美,情況則不一樣,隨著群眾募資以及 STEAM 的盛行,單機遊戲雖然有一小段時間沉寂,卻隨著 STEAM 這個販賣平臺的盛行而大規模復興。在銷售上有亮眼的數字,跟中文市場那種整個產業瓦解,完全是天堂與地獄。換句話說,國際上,單機遊戲是有市場的,但只靠中文市場卻養不起。
那自然地,會有些玩者跟我說,既然中文市場養不起,那就國際化去做英文版吧。那樣豈不就是可以賣到全球然後收回成本?
我的答案是這樣的,你要國際化,當然要做英文版。但是你做了英文版,卻不等於你是國際化了。
以遊戲創業為例,香港,大家都覺得本地市場很難做。所以基本上在香港做遊戲,一定是先做英文版,甚至是直接不做中文版,或者在臺灣,做了一個中文的遊戲在先,然後變成英文。大家都會想到只靠本地市場不行這回事,大家都想到要走向國際市場。
可是因為大家的母語不是英語,很多人自少不接觸英語世界的文娛,而對英語本身產生抗拒,所以我們「將心比己」,以為英語世界都不接觸我們的產品,因為他們不懂廣東話,臺語或國語,以為我們主要的屏障,就是語言屏障,往往以為只要開了英文版,放上歐美的 AppStore,就完成國際化了。
而結果,就是……你有英文版,可能隨機有少數人下載,然後,就這樣結束了,就這樣埋沒在幾十萬個一樣抱著「有英文就是國際化」想法的產品中。
不是語言的問題
為何很多英語產品翻成中文就會爆紅,但我們的產品翻成英語,卻沒有甚麼效果?因為這些產品早在以歐美為主的全球市場中成熟,建立了行銷網絡和策略,累積大量品質、測試成果、行銷模式和能量。所以他們是一個無論去到哪裡都很有可能爆紅的產品。只是因為語言屏障,把他們隔在某些市場外,就像一條瘀塞的河流,只要把塞住河流的東西清除,水就會大量流入。
而我們則相反,這些東西我們都沒有建立。我們這邊是冷冷的荒漠,只有一條狀似乾涸的河流,我們就算清理了屏障,沒有水就是沒有水。我們在全球的行銷系統,基本上是零。我們連該在哪裡賣廣告都不太清楚,連我們的顧客會在哪些網絡社群聚集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他們的文化和喜好,不清楚不同地方的消費文化和流行的收費機制。
別人是拿一些我們本來就已經從各種渠道得悉的外國產品、我們有興趣但本地未存在的東西,給予期待已久的我們。但我們的東西,別人聽都沒聽過,別說有任何期待,根本就連望一眼的興趣都未出現,就算看到了甚麼,除了某些極度八卦的人,他們也只會就此略過。
要把產品國際化,並不是做了英文就可以的,要理解全球的文化,建立各地的行銷策略,理解各地的消費者,建立國際的商業關係,這些都需要極大的投入和資本。你很可能必須和已經有經驗或者與早有外在設置的人合作。如果單純只是弄成英文,其實你完全沒有在國際化,只是走在錯誤的一途上,埋沒了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