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迪倫【牧羊少年咖啡店創辦人】
從今天開始,能夠定期在這裡分享一些在餐飲業裡的創業、管理、營運及市場推廣的經驗和心得,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從文字中與我交流,讓彼此的思維提升。
我從 2008 年開始創業,那年 22 歲,在葵興開始了人生第一間咖啡小店。當時我與親戚合資,投資共 28萬,200 平方呎,座位 18 個。多年來大家問我最多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年輕創業,沒有社會經驗,不了解世界,但相對機會成本較低,是好事還是壞事?當時我沒法回答,因為我還未經歷過年齡成熟的階段,不好比較。但八年過去,我也快將三十而立了,思考這個問題時應該可以比較全面。
我絕對承認,以現時的思維和經驗去回望當年的初創生意,實在是不堪入目。咖啡店的選址、產品、裝修和風格,以及個人的管理能力、領導力、美感、態度或思考事情的角度,完全是充滿缺陷。以現有經驗回顧,根本不可能成功。然而,當年這一間咖啡店,第一個月已賺了 $6000。在一盤生意來說,這 $6000 當然不是一個大數目。但經營餐廳的人都知道,不是大品牌的餐廳,都要經過三個月儲客才能達到收支平衡。最終,我們用了 15 個月便把裝修的投資全回本了,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為甚麼呢?若如剛才所說,現在回看,以當時的能力創業,失敗機率應該很高,但結果卻算是成功了,是純粹僥倖嗎?倒反是,我曾擁有的,到現在卻沒有呢?這會是關鍵嗎?
(一)精力;年輕創業的最大好處,是無窮無盡的精力。當時我日做 20 小時,連續 4 年沒有放假。洗碗清潔服務出品,每件事都親力親為,結果節省了很多皮費。而這是大部分 30 歲以上的人不可能接受的生活模式。
(二)年輕是一種招徠;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年輕創業總是很好的故事,很多媒體喜歡報道這一類比較勵志奮鬥的故事,對生意將有莫大裨益。
(三)不隨波逐流;我不得不承認,成熟後的經營方式,開始淡化了以前的個人風格。以前全憑個人心情做決定,現在憑大眾喜惡下決定,當中沒好與壞之分。換句話說,在連鎖店的確不宜存在太標奇立異的個人風格。但相反,往往初創小店就是憑奇異的主題,不合邏輯的佈局,方能脫穎而出。
所以,我突然發現,成熟之後,的確不可能再擁有以往年輕創業時的特質。但這並沒有說好與不好。因為年輕的衝勁,成熟的穩重,其實都是美好的,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起步而已。二十歲行事不悔;三十歲,便是立業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