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有火 因無一人一伙

A+A-
b2267f16a40fd1e7-151110_3530
圖片來源:officejt.com

特首話繼續找地起樓,不過踏入選舉年,區議會、地區勢力、鄉事派等各方政治勢力,全像食過類固醇,勢兇夾狼,特首民望,是不是話有地就有地呢?而就算有地,又到底應該起甚麼類型的樓房?簡單講,又是時候向美國佬學習,重新思考樓市,諗諗香港仍以家庭為首次置業的主要客群,是否過時了?

香港現時對於房屋發展的政策,仍然停留在「有樓」還是「無樓」,但正如黃子華所言,有樓就有樓,無樓就一世都無樓,關鍵問題永遠在於「上車盤」。上車盤的定義代代不同,阿爺個年代,有瓦遮頭,一家七口一張床是上車盤,到阿爸年代,則是兩房一廳,現在的香港年輕人心目中的上車盤又是甚麼?

tumblr_o0pioje4M61s5qhggo4_500
圖片來源:www.estately.com

美國建築師  Jonathan Tate 及發展商 Charles Rutledge’s 指出社會視樓房為投資多於基本需要,所以,樓愈建愈大,前後有花園,至少五、六間房,但因為要價格合理,故又位處偏僻。結果美國的自置房屋率降至 48 年來新低,真實的市場沒有被照顧,房產投資市場隨時爆煲。

而且著重樓宇及土地的投資回報,樓房用料較隨便,設計方面,毫無個性心思,市區中心的首置房屋皆一式一樣,而郊區大屋也好不了多少,悶出隻鳥來,不少美國電影嘲弄這些房屋及住戶,如「美麗有罪」(American Beauty)、「超完美嬌妻」(The Stepford Wives)等,就是在諷刺著種美國夢中的房屋類型。

e3e9c3fbdec33558-151110_3476
圖片來源:officejt.com

兩人於是推出首次置業計劃(Starter Home* Program),計劃針對中產的首次置業需求,頭炮 3106 St. Thomas 在新奧爾良推出。當地因 2005 年的颶風來襲,加上外來人口急升,使樓價急升。兩人找得位於舊區的小地,由於建築設計受限,加上地皮面積狹長,所以地價也較便宜。套老一輩經典諺語:「嘢(事物)就死嘅,人就係生」,地方細,卻可透過設計彌補,讓成品有型有格,住得舒服(有圖有真相,自己看相)。他們認為這是商機,所以,已經在全國找零碎土地,然後運用巧思及技術建樓。樓房是城市的基石,住在市區雖然屋細,但方便建立人脈,保持都市觸角,對中產的事業發展非常重要。至少大家心知肚明,如果給你在中環結織異性,還要坐車回到粉嶺……

FotorCreated
圖片來源:www.estately.com

 

bc04efa15474187a-DSC_0019
圖片來源:officejt.com

 

當然,對於樓,美國人口中的所謂「細」,跟香港人認知的不同,但重點是他們如何分析及有腦變通。現今,仍以家庭是首次置業的主要客群已經過時,年輕人喜愛單身(間中兩個人)自由,最好鄰近父母,有個照應的買樓想法,私人發展商早就聞到味,不過梁特連洗版也不會,看來青年政策及樓房政策,又會給人洗版了。